中度污染河道指综合污染指数CPI在4-6之间的河道。由于少量生活污水的排入,该类河道一般氮磷较高,富营养化严重。昼间藻类光合作用产氧,夜间藻类死亡消耗溶解氧,故溶解氧呈昼高夜低状,一般采用以曝气增氧为主体的河流治理方案。
方案一:曝气增氧,适用条件:不适于种植水生植物的直立驳岸型河道
方案二:曝气增氧+浮水植物,适用条件:景观效果要求不高的河道
方案三:曝气增氧+生态浮岛(+浮水植物),适用条件:直立驳岸,景观效果要求较高的河道
方案四:挺水植物+浮水植物,适用条件:水深小于1.0m、生态驳岸,可直接种植水生植物的河道。
二、河流治理案例
1、项目基本情况
该河流属沿山河支流。属半封闭水体,主要功能为泄洪兼有小区景观功能,河道西侧为自然型驳坎,驳坎下淤泥厚0.5m,河道两侧截污纳管较为完善,只有-根雨水管直通河道。治理河道长530m,均宽6.53m,平均水深1.0m。据监测数据,该河溶解氧较高,水质为劣V类,主要污染物为氮磷,透明度为0.35m, 属中度污染型河道。
2、河流治理工程介绍
该河流生态治理工程采用太阳能水下推流+生态浮岛组合工艺,设置2000W太阳能发电系统一台,水下推流器20台,工作时间为4h/d;布设生态浮岛625m2,占治理水域面积的18.1%。生态浮岛设置于河道两侧,距离驳岸0.5m,宽1.5m; 另有多个边长为2.0m的正六边形人工浮岛设置于河道中央。浮岛植物主要有美人蕉、黄菖蒲、千屈菜、西伯利亚鸢尾、聚草和香菇草等。曝气机类型为浮简式高效微气泡推流曝气机,驱动电源为太阳能驱动系统。
3、河流治理工程效果
工程实施完毕8个月后,河道水色清澈,水生植物长势良好,水生态修复效果明显(下图),初步建立了沉水植物、植物浮床与鱼虾和谐共生的生物群落;经监测,北段溶解氧为4.71mg/L,透明度为50cm;南段溶解氧4.95mg/L,透明度为62cm。河道景观环境和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,主要水质指标达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(GB3838-2002) IV类水体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