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,氨氮超标始终是企业面临的棘手难题,尤其是对排放要求严格的化工行业而言,一旦处理不及时,不仅会面临环保处罚,还可能影响生产进度。某精细化工企业近期就遭遇了这一困境,通过工艺调整与氨氮去除剂的协同应用,仅用数小时便实现了氨氮快速达标,为同类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工业废水氨氮快速去除方法。
该化工企业主要生产医药中间体,废水处理系统原采用“格栅+调节池+UASB厌氧反应器+好氧曝气池+二沉池”的传统工艺。此前,企业废水氨氮浓度稳定在80-100mg/L,经处理后可降至15mg/L以下,满足地方排放标准(≤15mg/L)。但在新增一条生产线后,废水氨氮浓度骤升至180-220mg/L,传统工艺的处理能力完全不足,二沉池出水氨氮浓度高达65-78mg/L,远超排放标准,企业被迫处于减产状态,要尽快找到氨氮的快速降低方法 。
针对这一问题,技术团队首先对原有工艺进行了针对性调整。在好氧曝气池阶段,通过增加曝气设备数量,将曝气强度从原来的1.2m³/(m²・h) 提升至2.0m³/(m²・h),同时延长曝气时间,从8小时增加到12小时,强化好氧微生物对氨氮的硝化作用;此外,在调节池与UASB厌氧反应器之间增设前置反硝化池,投加碳源,控制碳氮比在5:1,促使反硝化菌繁殖,提前降解部分氨氮,减轻后续好氧池的处理压力。
仅靠工艺调整,废水氨氮去除效果仍未达预期,二沉池出水氨氮浓度仅降至35-42mg/L。因此,技术团队引入了氨氮去除剂,在二沉池出水端设置投加装置,采用“分段投加”方式:第1阶段按500mg/L的剂量投加,搅拌反应30分钟后,第2阶段按300mg/L的剂量补投,确保去除剂与废水充分反应。
经过工艺调整与氨氮去除剂 的协同处理,企业废水氨氮浓度实现快速达标:处理前进水氨氮浓度180-220mg/L,工艺调整后降至35-42mg/L,加入氨氮去除剂后出水氨氮浓度稳定在3-8mg/L,远低于15mg/L的排放标准。同时,该方案操作简便,无需对原有设备进行大规模改造,处理成本可控,兼顾了达标效率与经济性,这种工业废水氨氮快速去除方法,为同类型行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路径。
相关推荐:
污水处理,找希洁环保,15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污水处理解决方案,专注于工业废水处理、农村污水处理、河流河道治理。行业涉及化工、电镀、造纸、制药、印染 等。在广东、江苏、山东、浙江等省市有1000+项目工程成功案例。